户外常识 分类>>
BG大游APP女明星拿艺术品当拍照道具引争议:不碰艺术品是常识但好奇心如何满足?
BG大游APPBG大游APP日前,演员黄奕晒出一组在北京松美术馆拍摄的照片,却被美术馆方公开提醒,照片中她所拿的水晶玫瑰花是一件展品,“未经馆方允许请勿私自触碰展品”。随后黄奕道歉并表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和我的团队都会更加严谨”。
在一些市民和网友看来,任何展品、陈设未经许可就不应该触碰,这是参观文化场馆应有的素养;但也有人认为展品放置在公共区域,如不能触碰应加以醒目方式提醒。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观众对艺术品特别是当代艺术品有触感好奇、希望以创意方式合影并不奇怪,在保护展品的前提下,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如今策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5月23日,演员黄奕在微博提及参加华表奖的心情,配发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她手持一朵闪闪发光的水晶玫瑰。然而随后拍摄地北京松美术馆公开表示,她所持水晶玫瑰是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中的一件艺术家作品,并提醒“未经馆方允许请勿私自触碰展品”。随后黄奕删除了相关照片。5月28日晚上,黄奕道歉,承认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动用了场地的物品,并表示自己和团队今后会更加严谨。美术馆也删除了原本“友情提醒”的微博。
据悉,这一朵玫瑰花其实是松美术馆5月1日正式开放的新展“云雕塑——首届学术邀请展”的一件展品,在室外草地布置了一片闪闪发亮的“玫瑰花田”。据一些曾前往该美术馆的观众介绍,这件展品所在地并非通道,拍照时很可能是走进草坪“摘”了一朵。而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照片显示,此前就已有参观者曾“摘”花拍照。
“无论这件事从哪个角度讨论BG大游APP,核心问题都是黄奕一方未经馆方和艺术家许可拿取触碰了展品。”在文博爱好者陈禧看来,参观展览时,无论是展品还是绿化陈设,未经许可都不应该去触碰,“这应该是一个常识。”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BG大游APP,观众想要触碰艺术品特别是当代艺术品“可以理解”。从事策展工作的蔡女士此前曾和几位业内人士参观上海一家画廊的展览,艺术品以大量纸张堆叠再造而成,就连同行的传统艺术从业者都忍不住想感受材料。“当代艺术作品采用的材质丰富多样,有些作品中材质本身就是表现力的一部分,有些艺术效果在与观众互动中产生,打破了艺术品不可触碰的戒律。”
在浦东滨江步道南浦大桥下,一尊巨大的手部雕塑放置在江岸,手指上戴着一枚如今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在地、昔日上海跑马会建筑造型的戒指。不少市民游客曾靠在此处拍照,还有孩子顺着手一直爬上顶部。而这件作品原型正是过去上海双年展的一件展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生活中出现公共艺术品,还会与这些艺术品互动拍摄创造出新的场景。”今年2月14日,BFC外滩金融中心曾设置了一棵巨大的玫瑰花装置艺术品,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往拍照。以户外公共艺术装置吸引游客已是这里的“常规操作”。在蔡女士看来,如今策展也要思考室外空间艺术品的表达,“能不能碰要以艺术表达为主。”
在网上为黄奕辩解的声音中,不少人提出“现场未设提醒标志”。这样的辩解让曾在美术院校执教、如今创立自己工作室的丁先生十分不认同,“以前美院毕业设计公开展览后,总是伤痕累累,设了提醒标志就能避免破坏?这是借口。”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各类警示牌、警戒线是他们“最不愿看见的东西”,却又无可避免。曾从事艺术品交易工作的黄涛回忆,当年上海双年展曾展出巨大的人面恐龙雕塑,未设置任何警戒线和提示牌,“观众只是在艺术品中穿行。”不久前,他在一场展览中看到一件巨大的蓝色球体装置,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然而为确保安全,又在球体周边拉出一个正方形的大框,“这完全破坏了作品原有的美感。”
一些市民建议,艺术场馆应以“不触碰为常规,可触碰为特殊”,以尽可能精简的方式尽到告知义务。陈禧建议,可以在场馆入口处提醒“所有展品均不可触碰”,而在可以互动的展品前安排工作人员或单独提醒。
既要保证展陈效果,又要确保展品安全,不少场馆在策展时想尽办法。浦东美术馆不久前结束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上,《马背上的亚马逊女战士》被单独陈列在三楼大厅,尽管周围没有任何警戒线,却被安置在高台上,观众既可以无遮挡欣赏展品,从各个角度也难以触碰到。上海当代博物馆举办的“新文化制作人:手艺再兴”展上,设计了钢管组合式展示区,展台既符合主题,又成了阻隔。
“观众对于艺术细节有好奇心,是好还是坏?”蔡女士记得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看到有人面对画家的自画像窃窃私语,想要触碰画家黄蓝交织的笔锋。陈禧在今年上海博物馆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上也看到,许多人了解过梵高作品不吝油彩,于是把手机镜头开到最大,想拍出颜料在画布上的扭曲变幻。“当艺术展从专业人士走向普通公众,除了‘看’BG大游APP,也可以开发设计一些可触摸式模型,让人更了解艺术品的材料、规律和艺术家的笔力。”
此外,这次风波因拍照而起,再次引发许多人对展览是否应该拍照的讨论。据悉,目前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除对专业设备和杆等影响他人的设备有限制,并不禁止拍摄。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愿意走进文化场馆,即使一开始是为了拍照,也是社会整体审美提升,“至少大家知道什么是美的、好的。”此前武康大楼对面的郁金香“照骗”争议给了黄涛启发,“同样的景观,人们看到的风景却不同。”他建议文化场馆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因势利导,征集有品质有趣的照片,“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二创’的照片,或许能激发更多人发现美的意愿。”